宝宝的积分币拿回来了
宝宝的积分币拿回来宝宝币了
宝宝3岁多了,正在上幼儿园小班宝宝币。一天幼儿园老师给小朋友发了两枚漂亮的积分币,结果一个比宝宝大一点、强壮一点的小朋友,就把宝宝的积分币以我明天给你带好吃的哄骗走了。宝宝是7月出生的,按照入学年龄来说 ,在他们班里算是小的,个子也是小的。并且他们班还是混龄教学,有的小朋友甚至大宝宝整整一岁。宝宝回到家,向妈妈诉说老师今天发给他的积分币被另外一个小朋友拿走了,他力气大,我不敢要回来。
这貌似是小事一桩,但在我们这些家长心里却还是激起不小的波澜,也不知所措,不知该怎么帮助宝宝应对这个事情宝宝币。大家也都知道,几乎所有家长都有护犊之情,唯恐自家宝宝在幼儿园受欺负、受委屈。宝宝是在北京的某地上的幼儿园,我们作为外公、外婆在千里之外的小县城居住,宝宝的这些生活点滴都还是从女儿给我们建立的家人微信群传播过来的,由于这种便捷的信息传播手段,我们一家人彼此间的互动比较及时、也比较频繁,甚或是随时随地和常态化相互交流的。宝宝遇到这样的事情,一家人在群里虽然也作一些交流,但每个大人内心里掀起的波澜远比这些蜻蜓点水般的语言交流、视频交流要大得多,至少我这个作外公的是这样。宝宝年幼,略微知道自己老师送给的自己喜欢的一件好东西被别的小朋友拿走了,不是好事情,但尚还不知这个事情可能会衍生的其他后果,当然这也不是这么小的一个幼儿应考虑和承担的,所以,他还是该玩他的继续玩他的,床上翻滚就翻滚,积木该怎么摆弄还怎么摆弄。
和我们视频通话的时候,女儿已经询问过宝宝和宝宝的奶奶了,了解过大致的情况宝宝币。但女儿也和我们一样的不知所措,心里有些茫然。女儿在视频里甚至边做家务边埋怨说:“宝宝在家里很厉害,在外面却怂了。”正在床上玩的宝宝未必能听懂这样的话,但若听妈妈的口气、看妈妈的表情,难说这小家伙觉察不出来。我们的宝宝虽然只是3岁多一点,但其聪慧、灵醒还是超乎寻常的,这个我不在现场无法作实际观察。我的太太甚至说:“会不会是暴力抢夺走的?”女儿说:“那倒不会,幼儿园里的小娃娃都还不会那样,小学、初中才有可能。”我们心里都有些小忧郁,这是肯定的。我本想多说两句,看见视频里的女儿心情烦躁,我遂没敢多说。宝宝要洗漱的时候到了,我们遂关闭了视频。
躺到床上,我和太太还聊了几句关于宝宝遇到的这个事情宝宝币。结果,我一晚上的脑子里都萦绕着这个事情。次日一早上班的路上,就想微信建议女儿送宝宝上幼儿园时向老师提出这个问题,但又担心女儿烦躁,觉得我是小题大做,且再给女儿造成压力和负担,遂没有在微信里提这个建议。甚至还想现在养育一个孩子多难啊,得经历多少风险,闯过多少难关啊。又自责自己是否过度敏感、过度介入了呢?又想或是給女儿、女婿时间,他们会处理好自己孩子遇到的问题的,他们会承担起保护好自己宝宝健康成长的重担的。毕竟长期护航宝宝成长、为宝宝遮风挡雨的还是他们。
不想上午9点多钟,女儿在微信群里说老师已经把宝宝的积分币要回来了,并发了一个她和老师沟通交流的谈话截图宝宝币。原来女儿虽然没有在送宝宝的时候向老师当面提起此事,却回到公司后通过微信与曹姓老师私聊了此事。女儿询问此事的策略、措辞、态度还是蛮有分寸和委婉的,老师的态度也很诚恳和体贴,并告知已帮助宝宝拿回积分币了,顺带还表扬宝宝秩序感很强,动手能力也很强。老师想要帮助他的时候,他会说我自己可以,我想自己来。
我趁机赶快对女儿说,此类事情宝宝太小,还无力个人面对,大人要帮助孩子共同面对,并对女儿的询问方式、措辞的委婉和分寸,没带情绪大加赞扬宝宝币。其实,孩子在成长,家长也是需要不断成长的;孩子成长要鼓励,养育孩子的年轻家长也是需要鼓励的。女儿微信里甚至说;“也不能一味地站在自己家孩子角度,让老师来平衡小孩子之间的友情。大人稍微在背后帮一点点,不要过分参与孩子的幼儿园生活。”女儿的这个观点很有见地,我完全赞同。家长不能过度介入校园生活,尊重老师,尊重教育规则。网络上不时传出的某些家长过度干涉老师正常教学秩序的行为,很不可取。另外,我们这个族群彼此界限感差,搞特权,蔑视规则,是很令人憎恶的。这也是女儿的一席话,让我联想出这许多感慨!
女儿也承认宝宝太小,才上幼儿园没多久,有需求还不大敢给老师说宝宝币。我说宝宝再长大一些,就敢对老师说了。老师的这些小礼物或布置的什么作业,小孩子都如同圣旨一般看待的,得到了或完成了会开心的不得了。前几天老师帮助他们几个做的那个圆形手工贴画,还给他们几个拍了照,宝宝拿着开心的眼睛眯成了一道缝。出了幼儿园,还手举着那个贴画蹦蹦跳跳的,欢喜的不得了。
我趁机继续微信往下说,碰上孩子受欺负这类小烦心事,不宜埋怨宝宝,而应倾听宝宝诉说,引导宝宝把委屈说出来,然后家长表示对他的坚定支持和帮助,明确告诉他要大胆守护自己的物品,不让他们拿走自己的东西宝宝币。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宝宝感觉到任何情况下爸爸妈妈都会爱护他、支持他、帮助他,会和他一同解决所有事情。另外,遇到事情了说话的口气、表情要注意,小家伙估计能听得懂、看得出来,避免在宝宝面前说埋怨、责备的话。你说宝宝在家里胆子大,是知道全家人爱他、宠他,宝宝完全放松放开了,才胆子大。外面是未知的,只能表面上判断,宝宝胆子怎么能大?我们成人在未知的情况下还会紧张,何况小孩子、对做错事或受委屈的小孩子,不宜责备、挖苦、嘲弄,而应疏解、安慰、爱护。这些都是我在网上浏览有关专家谈怎样培养健康快乐的宝宝看到的,当然也有我自己的感受。
总之,宝宝此次遭遇的小危机得以化解,女儿处理方式也得当可取宝宝币。遂成此篇,以飨大家,相互借鉴提高。(武建华)
评论